——重启校园天文台圆顶倡议书

校园天文台联测网络计划
在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初,教育体制改革推动全国校园天文台建设蓬勃发展。近年来,天文教育热潮再起,大众对天文热情不断高涨,校园天文台圆顶再次成为关注焦点。上海市乃至全国许多中学都曾建造天文台圆顶设施,作为激发学生科学兴趣、培育科研素养的关键场所。
然而,如今众多校园天文台因资金匮乏、维护不力、管理不善等原因长期闲置,难以发挥其应有价值。据联盟前期调查,本市多所重点学校及特色高中中,近半数以上的校园天文台处于闲置状态。
经调查总结,导致校园天文台荒废的常见原因有以下七点:
- 一,学校资金不足,难以完善或维护天文台设施,包括购置望远镜设备;
- 二,天文台设施缺乏专业维护方法和工作人员;
- 三,学校对学生安全及天文台内设备保管存在担忧;
- 四,学校因学业压力对天文教育持保守态度;
- 五,天文观测常需夜间进行,影响学生作息;
- 六,天文资源分配不均衡,部分学校有天文台设施却无相应资源和学生爱好者,部分学校则相反;
- 七,缺乏可持续的天文项目支持天文台持续运行。
随着素质教育受重视,第四点问题逐渐改善,但其余问题依旧阻碍校园天文台重启。
为此,我们提出建立覆盖多校的校园天文台联测网络设想,以支持变星监测、流星雨、部分天象监测等观测任务。若该设想实现,将为校园天文台重新利用注入新活力,充分发挥其在科学教育与公众科普中的潜力,让沉寂的圆顶再度转动。
联测网络主要工作方式为:将校园天文台改造成现代业余自动化远程天文台,接入联测网络,形成区域性天文数据共享机制。如此一来,无天文台设施的学校可借此获取天文观测数据,缺乏天文资源的学校也能获得专业天文指导及维护方法。学校加入联测网络后,分工合作,共享各类天文资源。
该设想具有诸多优点:
- 有效缓解区域内天文资源不均衡问题;
- 为长期天文台使用提供稳定支持;
- 远程天文台与联测数据共享,改善安全性和夜间观测不便问题;
- 激发学生天文科研兴趣,培养科学素养;
- 辅助推进长期监测天文目标。
此外,本地部分师生也正探索DIY 射电望远镜联测,基于此,我们也可逐步拓展协作机制,构建一种基于光学与射电的多模态校园观测体系。
当然,该设想面临校际联系、资源共享、资金来源、分工合作等挑战,本身也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。
目前,我们已在部分学校启动重启工作,并将于即将展开的2025联盟成员代表大会上商讨合作可能性。我们期待更多学校加入,也欢迎各方建议与指导。(我们的邮箱:s4au_official@163.com)
—— 上海市中学生天文联盟(S4AU)
2025年7月